锄禾,我记忆中的岁月
6月,燕赵大地一派生机盎然。嫩绿的禾苗已经偷偷从地里钻了出来,迎着风,竞相生长。
清晨四点多钟,空气中刚刚有了一丝凉意,贪睡的我们便被父亲唤醒,一天的劳作就要开始了。
(资料图)
我们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,上个厕所,洗把脸。给塑料壶里装满开水,拿起草帽,扛上锄头,就下地了。
有时候去的地比较远,为了节省脚力,父亲会套上骡子,赶着车拉着我们去。到了地里,父亲在缰绳头儿上接上一根长长的绳子,拴在车上。这样,骡子就可以自由地奔跑、尽情地撒欢,大快朵颐了。
此时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,不用戴草帽。我们趁着凉意,说干就干。前腿弓、后腿蹬,拉开架势,手起锄落、草死苗留。
禾苗刚出地面,也就五公分高的样子。禾苗太密,就会争抢肥料和水分,造成营养不良、减产减收。所以要把长势不好的劣苗连同杂草一块清除,把健壮的好苗留下来。这也符合“物择天竞、适者生存”的自然法则。
锄禾是个技术活。留下来的禾苗,三棵为一组,每棵之间保持3至4公分的间距。组与组之间又要保持25公分左右的距离。这样一垄一垄地去锄禾,用行话说叫“间苗”,也叫“锄头遍地”。
为了不伤到禾苗,劳作者往往需要侧身、弯腰,双脚交叉,有序前行。在用锄时,要充分发挥锄的两个边角的作用,或削或斩,或搓或推,或挖或埋,可谓是闪转腾挪、刀光剑影,大有庖丁解牛之意。
然而,要想成为一名“间苗”高手,把活干得又快又好,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,更要有良好的天赋。
太阳渐渐升起来了,圆如银盘、耀眼四射!不知不觉间,前胸后背均已被汗水浸透。为了防止紫外线晒伤,此时需要戴上草帽,遮住脸颈。
头顶的骄阳逐渐上升,肆意曝晒。地上湿气上升,空气中没有一丝凉风。此时此刻,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免费桑拿了。
密集的汗珠从额上、脸上流淌下来,流进眼里、嘴里,最后再掉落到地上,在我们锄过的松软的土地上砸出一个又一个的“小坑”。这大概就是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”吧!
一垄锄到地头,调转身来,手扶锄把,抬头挺胸,抻一抻腰背。顺手拿起水壶一顿狂饮,饮罢喘上几口粗气,蹲在地上,休息二三十秒,便向下一垄开锄了。
再过些时辰,已将近上午11点钟了。此时太阳变得毒辣,早已饥肠辘辘。父亲在地头召唤一声:“回家吃饭吧!”至此,上午的作业便完成了。
农家的孩子,少时贪玩,夏日里常偷偷跑到村边的河沟和水塘里学游泳。有时从地里回来路过池塘,便按捺不住,扑通一声跳进水里。哎呀!那个爽劲,神仙也不过如此。
中午到家,简单地冲洗一下。吃过午饭,便抓紧午休了。
下午三点来钟,先在家里喝上两碗凉白开,就再次出发了。一直到日落西山,天色暗淡,看不清禾苗,这才鸣金收兵、打道回府。至此,一天的劳作结束。
锄禾,我记忆中的岁月。
(作者系中国电信河北邢台分公司员工)
标签: